
建院股份北交所上市受阻:关联交易、高管离职引發新聞疑雲


建院股份冲击北交所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截至2025年5月21日,这家名为江苏建院营造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已经接受了两轮交易所的问询,这对于任何一家渴望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公司来说,都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表面上看,建院股份在2024年的业绩还算亮眼,营收达到14.81亿元,同比增长了4.6%,净利润也达到了0.8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4.36%。这样的数据,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确实值得称道。然而,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业绩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令人玩味的事件,如同悬疑剧一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例如,董事周国伟在2024年1月突然卸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最近沸沸扬扬的”青鳥”行动,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件,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这位周国伟先生,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角色。早在2020年5月,他就加入了建院股份,在此之前,他曾在同行的公司担任分院院长,可谓是经验丰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似乎还曾以发明人的身份出现在建院股份的多项专利中,甚至包括一些核心技术对应的专利。这让人不禁要问,他究竟是带着技术加盟,还是另有隐情?
更早之前,在新三板挂牌的关键时刻,建院股份的控股股东和两位副总,竟然将一家关联方的股权转让给了第三方。这波操作,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像极了”王文洋包养”事件中,那些让人难以捉摸的资本运作。而更让人觉得蹊跷的是,这位股权受让方的名字,竟然与建院股份的一位员工”同名”!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精心设计的局?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输送?联想到最近”仁宝股價”的波动,以及各种”新聞”中层出不穷的资本运作,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看似平常的商业行为保持警惕。建院股份的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静。
拟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必须遵循真实、准确、完整的原则,这是资本市场的铁律。然而,建院股份似乎在这方面玩起了“躲猫猫”。控股股东和高管将一家关联公司的股份转让给第三方,试图撇清关系,但这位第三方,竟然与建院股份员工持股平台的合伙人“同名”。这不禁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精心策划的一场“金蝉脱壳”?
新三板挂牌前夜:一场精心策划的“去关联化”?
2017年1月4日,建院股份开始挂牌新三板,这本应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一系列令人疑惑的操作开始了。根据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江苏禾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3年4月25日的公司,在2016年6月25日之前,由苏州禾硕投资有限公司、曹必文、王朝晖、费黄根、范传胜分别持股。而禾硕投资,自2011年7月以来,一直是建院股份的控股股东,这一点毋庸置疑。更有意思的是,范传胜和费黄根,这两位仁兄,在2016年2月至7月期间,以及之后都担任着建院股份的副总经理。这层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
正因如此,在2014-2015年以及2016年1-5月,建院股份不得不将江苏禾建列为关联方。这就像”徐培菁”和她的前夫一样,即使离婚了,曾经的夫妻关系也无法抹去。然而,剧情反转来了!建院股份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宣称,2016年6月25日,禾硕投资、范传胜和费黄根,已经将其持有的江苏禾建合计50%的股权转让给了“无关联第三方”。从此以后,江苏禾建就不再是建院股份的关联方了。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仿佛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25日,江苏禾建的股东变更为曹必文和王朝晖,分别持股75%和25%。而此后,股权结构再也没有发生变化。这也就是说,所谓的“无关联第三方”,就是这位名叫曹必文的人。问题来了,这位曹必文,究竟是何方神圣?
曹必文“魅影”: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根据招股说明书和公开转让说明书,2016年3月,苏州中融建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通过增资入股建院股份。这家苏州中融建,实际上是建院股份的员工持股平台。为了激励员工,建院股份曾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发出股权激励通知,但由于人数超出了合伙企业的人数上限,部分员工只能委托财务总监肖建军代持。这其中,就包括了这位神秘的曹必文!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曹必文是苏州中融建的有限合伙人之一,出资比例为3.4286%。
也就是说,早在2016年5月,曹必文很可能就是建院股份的员工了。而在2016年6月,建院股份的控股股东和高管,却将江苏禾建的股权转让给了这位“同名”的曹必文。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还是说,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利益安排?更让人疑惑的是,在2016年12月5日签署的反馈意见回复中,建院股份竟然声称苏州中融建不存在代持情形。这不禁让人怀疑,建院股份是否在刻意隐瞒什么?
江苏禾建的“前世今生”:资金往来与业务重叠
进一步研究发现,江苏禾建与建院股份之间,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资金往来。根据建院股份的财务报告,公司曾对江苏禾建存在应付账款,并且还在2021-2022年期间,通过江苏禾建进行转贷,金额高达两千多万元。这让人不禁联想到”主權基金”的运作,看似复杂的交易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地址的秘密:地理位置上的“亲密关系”
更令人玩味的是,江苏禾建与建院股份及其关联方的地址,竟然非常接近。江苏禾建的住所和通信地址,与禾硕投资以及建院股份的地址,都位于同一栋楼内。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还是说,这背后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此外,江苏禾建的经营范围,与建院股份子公司的业务,也存在着重叠。这让人不禁要问,这两家公司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综上所述,建院股份在挂牌前夕,通过将江苏禾建转让给“同名”的曹必文,进行“去关联化”的操作,充满了疑点。这位曹必文,既是建院股份的员工,又是江苏禾建的股东,这层关系实在过于微妙。而江苏禾建与建院股份之间的资金往来和业务重叠,更让人怀疑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输送。这一切,都指向一个问题:建院股份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了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这或许需要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调查。
资本市场里,高管在企业上市前夕“突击”卸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建院股份原董事周国伟的离职,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在入职建院股份前,曾在同行业企业任职,还“现身”于建院股份的核心专利发明人名单中,更让人觉得蹊跷的是,他的配偶,早在其入职前,就已经入股了建院股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周国伟的“隐退”:卸任董事后的角色转换
根据招股书显示,周国伟曾担任建院股份的董事。但令人意外的是,2024年1月19日,建院股份董事会收到了周国伟的辞职报告。他以“个人原因”为由,辞去了董事职务,但辞职后,仍然担任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一职。这不禁让人想起”劉揚偉”卸任鸿海董事后,仍然掌控着公司的命脉。表面上的退居二线,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权力运作。
2024年2月6日,建院股份召开股东大会,正式批准了周国伟的辞职。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建院股份的董事。但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他仍然担任着建院股份苏州黄桥分公司、狮山分公司、苏州高新区分公司的负责人。此外,在建院股份的微信公众号上,我们还可以看到,2024年8月,周国伟仍然以董事长特助兼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出席了建院股份的半年度工作会议。这说明,即使卸任了董事,周国伟仍然在建院股份内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来自上勘集团的“空降兵”:同行履历与利益冲突?
那么,这位周国伟的老东家,又是何方神圣呢?根据建院股份的年报显示,2004年7月至2020年4月,周国伟就职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勘集团”),担任苏州分院院长职务。2020年5月起,他才正式加入建院股份,担任董事兼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
上勘集团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以岩土工程为特色的科技型工程咨询企业,拥有各种重要的资质,业务范围涵盖建设工程全过程服务。截至2025年5月21日,上勘集团的股东主要为自然人,是一家民营企业。而建院股份,则主要围绕地基与基础工程,提供勘察、设计及施工相关的专业化工程服务。两家公司都以岩土工程业务为核心,在市场上存在着直接的竞争关系。这不禁让人怀疑,周国伟从竞争对手公司跳槽到建院股份,是否会带来潜在的利益冲突?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周国伟入职建院股份之前,他的配偶,就已经间接入股了建院股份。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配偶的“先见之明”:提前入股的微妙操作
根据招股书显示,丁繁繁是周国伟的配偶。早在2016年3月,苏州禾民富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通过增资入股建院股份。而丁繁繁,则在2016年7月25日成为了苏州禾民富的合伙人。截至2025年5月21日,她仍然是苏州禾民富的合伙人之一。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丁繁繁持有苏州禾民富1.4286%的份额。而苏州禾民富直接持有建院股份6.3665%的股份。经过计算,丁繁繁对建院股份的间接持股比例为0.09%。虽然比例不高,但这仍然让人觉得蹊跷。在周国伟尚未入职建院股份时,他的配偶就已经提前入股,这难道是所谓的“内部消息”?
专利的“前世今生”:技术贡献与利益纠葛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入职建院股份之前,周国伟竟然“现身”于建院股份的专利发明人名单中。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5月2日,建院股份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可回收实时桩顶标高观测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2019年12月1日,建院股份又申请了名为“一种新型钢斜撑支护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名为“一种可装填施工便利袋”的实用新型专利。这三项专利的发明人中,都包括周国伟的名字。更重要的是,“一种新型钢斜撑支护结构”和“一种可回收实时桩顶标高观测装置”,还是建院股份核心技术对应的专利。这也就是说,周国伟在尚未加入建院股份之前,就已经为建院股份的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这究竟是怎样的合作模式?又是否涉及利益输送?
综上所述,周国伟的离职,以及他与建院股份之间的种种联系,都充满了疑点。他的离职,是否与公司上市有关?他是否利用自己在上勘集团的经验,为建院股份的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他的配偶提前入股建院股份,是否涉及内幕交易?这些问题,都需要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调查。
建院股份的上市之路,并非只是一场简单的财务游戏,它更是一场关于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和市场规则的考验。监管部门的审核问询,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企业可能存在的瑕疵和漏洞。而建院股份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
审核问询与信披合规:挑战与应对
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审核问询是必经的阶段。监管部门会针对企业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企业做出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业务模式、关联交易、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而企业能否及时、准确、完整地回答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通过审核。建院股份已经经历了兩轮问询,这说明监管部门对其存在一些疑虑。而建院股份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疑虑,充分披露相关信息,才能赢得监管部门的信任。这就像”苗博雅”在质询时的犀利提问,企业需要拿出充分的证据,才能证明自身的清白。
中介机构的责任:勤勉尽责与专业把关
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中介机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券商等中介机构,需要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核实企业提交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如果中介机构没有勤勉尽责,未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那么它们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建院股份的上市,离不开中介机构的支持。这些中介机构需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建院股份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确保其符合上市的条件。如果发现任何问题,都应该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这就像”莊宗輝”医生一样,需要以专业的态度,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建院股份能否成功上市,最终取决于其自身的实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仅仅依靠财务数据的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就像一场”wtt”乒乓球比赛,最终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些具备强大实力和出色心理素质的选手。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一个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确保企业的决策科学、透明、高效,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和利益输送等问题。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则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建院股份在招股书中声称,其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从前文分析的情况来看,建院股份在关联交易和信息披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表明,其内部控制体系可能存在漏洞。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这就像建造”總統府”一样,需要精心的设计和严格的施工,才能保证其稳固和安全。
业务发展与竞争格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建院股份所处的地基与基础工程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公司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才能保持自身的领先地位。此外,公司还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像”fantasy life i: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游戏一样,玩家需要不断探索和冒险,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